鄉(xiāng)間善舉燦若星辰——柘榮縣“孝德人物”剪影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總書記來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畫棟,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總書記說:“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乍洋鄉(xiāng)石山村外來媳婦陸顯萍多年如一日照顧生病婆婆。
http://upload.m.kys-environmental.com/2015/1209/thumb_630_420_1449625806457.jpg img/water1.png -
東源村“好媳婦”吳美玉和婆婆鄭妹仔
http://upload.m.kys-environmental.com/2015/1209/thumb_630_420_1449625805851.jpg img/water1.png -
袁德明:1968年出生,柘榮雙城鎮(zhèn)城北社區(qū)人,為照顧生病的父親,他放棄工作,獨自陪護。為醫(yī)治母親,他專門去學按摩技術,堅持每天為母親按摩,減輕病痛。他的孝心感染著周圍的群眾。
http://upload.m.kys-environmental.com/2015/1209/thumb_630_420_1449625805622.jpg img/water1.png -
初冬午后,公園里,老人們讀報、休憩,盡享愜意。
http://upload.m.kys-environmental.com/2015/1209/thumb_630_420_1449625805217.jpg img/water1.png
寧德網消息(記者 蘇晶晶 王志凌 通訊員 游書金 文/圖)以孝為德,善行天下。千百年來,“中國孝德之鄉(xiāng)”柘榮在馬仙孝德信仰的影響之下,自覺推崇尊老愛幼、以孝為榮的傳統孝道,崇尚健康平安的和諧生活方式。而今,柘榮縣委、縣政府積極開展“中國孝德文化之鄉(xiāng)”創(chuàng)建工作,孝德文化蓬勃發(fā)展、傳統孝德蔚然成風,形成了風正氣順、人和業(yè)興的“孝德柘榮”氛圍。在此過程中,一些平凡人的孝行善舉不斷涌現,他們?yōu)樾o聲,對長者“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讓長者安然、讓鄰里稱道。
袁麗紅:回歸,只為那親情的呼喚
山路彎彎,走出去不易,再回來更難。但袁麗紅還是回來了,帶著一顆最樸素的孝心,步履堅定。身后揮卻的,是廈門穩(wěn)定的工作,是追逐城市新生活的年輕夢想。
1989年出生的袁麗紅,家在柘榮縣城郊鄉(xiāng)嶺邊亭太陽崗自然村,那是一個普通農家。2009年母親意外摔傷,身體偏癱,讓這個原本不太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那一年,袁麗紅還在外上學,照顧母親的擔子便壓在了父親一人肩上。
2011年,袁麗紅從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后,順利進入當地一家貿易公司工作,當報關員,月薪4000多元。寒門學子,艱辛求學,走出農村,安身城市,這一切對袁麗紅而言,來得很不容易。可當她正憧憬城市新生活時,家里卻傳來了令人難過的消息:母親病情惡化,身體原本就不好的父親無法一人照顧。
是回,是留?一邊是扭轉命運、夢想剛剛啟航的城市新生活,一邊是含辛茹苦將她拉扯大而今卻身患重病的母親,擺在袁麗紅面前的抉擇異常艱難。在家中,袁麗紅有一哥一姐。姐姐已遠嫁安徽,回來照顧母親不現實;哥哥剛剛研究生畢業(yè),在山東當網球教練,若回來在柘榮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直接影響家里的經濟收入。幾番思量,袁麗紅咬牙決定:“我要回去!”
今年春節(jié)后,袁麗紅辭去廈門工作,回家照顧起母親的日常生活起居。從吃飯睡覺,到洗漱解手,她事無巨細。袁麗紅告訴記者,母親的精神狀態(tài)時好時壞,像孩子一樣,你讓她東她偏往西,照顧起來有時讓人哭笑不得。如洗個頭,她擔心洗發(fā)水流入母親眼睛,再三叮囑閉上雙眼,可母親不管怎么說、怎么哄任是大眼圓睜。最終,她只能找條毛巾包住其雙眼再洗,一洗半天。再比如上衛(wèi)生間,母親幾乎沒了自主意識,袁麗紅只能掐著點問,幾乎一刻都離不開身。
日復一日,繁瑣苦累,袁麗紅堅守著、盡心著。利用晚上時間,她還開起網店,賣些服裝,貼補家用。
“現在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媽媽,就像當年媽媽照顧我一樣。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袁麗紅笑著說。
陸顯萍:樂觀的“外來媳婦”
三個孩子,最大的10歲,最小的僅3歲;一名癱瘓在床,長期生病的婆婆;一大攤子家務事、丈夫常年在外……面對這樣的家境,直爽干練的“外來媳婦”陸顯萍從不抱怨,坦然接受,以一人之力將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贏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一致點贊。
41歲的陸顯萍原籍廣西欽州,11年前,她與在當地務工的丈夫相識,便選擇遠嫁至柘榮縣乍洋鄉(xiāng)石山村,一個坐落于群山間的小村落。此后的11年,陸顯萍在此落地生根,全心顧家,照顧年幼的孩子、重病的公公、癱瘓的婆婆,期間僅回過一次娘家,還是為了婆婆求藥而回的。
“剛嫁過來的那幾年還好,大女兒才出生,一家子過得挺好。后來,婆婆摔了一跤,公公又病重,二女兒又出生了,才變得有些困難起來。”陸顯萍談及家庭的變故,仍舊一臉淡然。2009年前后,陸顯萍那患有癲癇的婆婆鄭愛玉不慎摔倒后就一直癱瘓在床。而她那患有肺結核的公公咯血日益嚴重,病情危急。而同時,兩個年幼的孩子也需要寸步不離的照顧。丈夫需在外謀生計,生活的重壓便落在了陸顯萍一人身上。
送飯倒水、四處求藥、照顧起居……陸顯萍侍奉兩老可謂無微不至。為買到公公愛吃的鰻魚干,她多方打聽,托人到福鼎去購買。每個月還會去一兩趟柘榮縣城,買些兩老愛吃的菜肴放到冰箱。不僅如此,陸顯萍還操持起農活,種了許多蔬菜,讓一家人能吃上新鮮的時令蔬菜。而在婆婆摔傷臥床期間,陸顯萍每日為其擦拭身體兩次,并親自熬制膏藥給老人敷上。2012年,陸顯萍的公公安詳離世,此后她便更用心照顧癱瘓的婆婆。
陸顯萍多年一點一滴的付出,一舉一動的孝行讓兩老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采訪中,輪椅上的老人眼含熱淚,一直念叨著“這媳婦好,這幾年苦了她”。陸顯萍聞此不以為意地笑起來,她說,父母總是家人,是長輩,孝順是應該的。
采訪結束后,陸顯萍推著婆婆去散步,夕陽的余暉灑滿鄉(xiāng)間小道,也籠罩著她們全身,散發(fā)出濃濃的暖意。
楊慶祥:富了不忘家鄉(xiāng)好
事業(yè)有成,回報家鄉(xiāng),孝老敬老,扶貧助困。對于福建省過江龍水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慶祥而言,傳孝揚德,致力公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2013年,作為柘榮縣的“回歸工程”之一,楊慶祥將在浙江已上規(guī)模、有名氣的企業(yè)遷回老家東源鄉(xiāng),為當地的工業(yè)發(fā)展獻一份力。
企業(yè)落地,生產發(fā)展,過江龍水暖逐漸步上正軌。而這家“回歸”企業(yè)所帶來的利好不僅是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yè),拉動發(fā)展,更在于其發(fā)揮的公益作用——凡該企業(yè)的員工父母每月均可領取100元補貼,凡東源鄉(xiāng)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均可在該企業(yè)領取100元補貼,凡東源鄉(xiāng)完店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均可在該企業(yè)領取100元補貼,總共有120多名老人享受到這一福利。同時,該企業(yè)創(chuàng)立的“龍?zhí)焓?rdquo;公益基金始終致力于幫助貧困學生、留守兒童以及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過江龍水暖愈發(fā)繁盛的公益事業(yè)皆源于楊慶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在旁人眼里,現年42歲的楊慶祥是一位低調、富有愛心、孝心的企業(yè)家。他的這些品質得益于代代傳承的好家風。他的父母向善,從不與人為難,而他則身體力行關心家鄉(xiāng)父老,即便是行車在老家完店村的路上,看見路旁步履蹣跚的老人,他也會停下車,給老人送上幾百元錢。
“傳遞公益正能量,讓慈善成為一種習慣。”這是楊慶祥創(chuàng)建企業(yè)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龍?zhí)焓?rdquo;公益基金的宗旨。自2006年開始,楊慶祥定下新規(guī):將企業(yè)每年產值的1%用于公益事業(yè)支出,回饋社會。近十年來,“龍?zhí)焓?rdquo;公益基金從最初資助9人發(fā)展至今年的715人,為數百名貧困學子圓夢,為數百名老人送去關愛與溫暖。
楊慶祥致力于打造百年企業(yè)、百年品牌,如今,他正以一顆孝德之心為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石,以回饋社會之舉為其贏得良好口碑。
吳美玉:四世同堂“一家親”
初冬的午后,暖陽和煦,在柘榮縣東源鄉(xiāng)東源村的一座老宅里,93歲的鄭妹仔正安坐于一條長椅上,曬著太陽,瞇著眼休憩。不一會兒,她的三兒媳吳美玉提著一小袋蜜桔,搬了把小凳坐到她身邊,親手剝開一個,遞到她嘴邊。老人細細地嚼著,不時跟吳美玉小聲說上幾句話,兩人皆臉泛笑意。
這樣溫馨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這個宅子里上演。這個“四世同堂”之家,有著數十口人,子孫皆孝順,可稱得上是東源村的“孝德之家”,而吳美玉也是該村有名的“好媳婦”。
耄耋之齡的鄭妹仔體態(tài)略顯佝僂,腿腳因前些年摔傷,也有些不利索,卻有著不錯的精神狀態(tài),言語表達清晰,反應也稍顯靈敏。在與老人交談中,她不住地稱贊子孫們孝順、對她關懷備至,讓她活到這么大歲數還能有安穩(wěn)無憂的日子。
“我們一大家子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都記掛著婆婆??粗】悼鞓返鼗钪?,我們也心安。”吳美玉說,這些年來,她一直侍奉婆婆左右,照顧她的起居飲食,陪她說話,哄她開心。老人偶有病痛,她就忙前忙后,悉心照顧。前些年,鄭妹仔不慎摔倒,造成腿骨骨折,臥床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里,吳美玉一直盡孝床前,不懼臟污,讓老人舒服、整潔地養(yǎng)傷,直至康復。平日里,老人因食欲不振,吳美玉也會變著法地煮一些清淡、可口的飯菜,讓老人盡量多吃一些。
盡孝貴在堅持。吳美玉數十年如一日的孝行不僅為村民們所稱道,也深深影響了她的兒子。在老人受傷期間,吳美玉12歲的兒子幫著母親一道照顧奶奶,一放學回家就自發(fā)到奶奶床前幫襯,十分貼心。如今,在外的兒子每次回家仍舊會第一時間看望奶奶,噓寒問暖,讓老人笑口常開。
“孝順本就應該,是本分。其實不只我,我家個個都孝順。”吳美玉坦言,這些年全心全意照顧婆婆的不只有她,還有兩位妯娌一同分擔著。和睦、安樂的好家風讓子孫一輩也耳濡目染,以孝為重?,F在,逢年過節(jié)或老人生日,在外的家人都會盡量趕回來陪著老人一同慶祝,讓老人盡享天倫之樂。
采訪中,當記者請求給老人拍張照片時,老人打趣地說:“要拍好看一些。”而最后與她告別時,她竟也十分“時髦”地說了聲“ByeBye(再見)!”讓在場的人忍俊不禁。細微之處見真諦,老人的快樂均來自于滿堂兒孫的愛與孝。
鄧美英:“好書記”樹榜樣
“現在村里有些人說要學我孝敬長輩,我聽著高興。”柘榮縣城郊鄉(xiāng)嶺邊亭村書記鄧美英笑著告訴記者,自己孝敬婆婆多年的舉動能成為影響他人的正能量,感覺很欣慰。如果大家都能孝老敬老,這風氣可就更好了。今年50歲的鄧美英是嶺邊亭村新上任的村支部書記,她能當選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是這個村村民交口稱道的“好媳婦”。
鄧美英的婆婆曾因中風而癱瘓,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醫(yī)生甚至斷定她無法熬過3年。鄧美英見婆婆飽受病痛折磨,很是心疼,想方設法減輕她的疼痛,并給她周全的照顧。在她的悉心照顧下,老人走過了7個年頭,到78歲才溘然長逝。
“婆婆這輩子也沒享過多少福,我就盡我所能去照顧好她,讓她安心養(yǎng)病,多些時日。”鄧美英說。在這7年里,鄧美英每天都要給愛干凈的婆婆喂飯、擦拭身體、換尿包,隔三差五地還要將她抱到室外,給她洗頭,陪她說話。每當老人想吃某樣食物,她都全力滿足,老人抱怨一句床不太舒服,她立即給她換了張床,毫無怨言。在婆婆離世的前三天里,她也一直守候在側,盡心侍奉。鄧美英說,婆婆走得沒有遺憾。除了一心孝順婆婆,在日常生活中,鄧美英對其他老人也一視同仁。她常帶上自己做的飯菜和營養(yǎng)品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陪他們聊天,幫忙做家務,給他們送去一絲溫暖。如今,出任該村書記后,鄧美英表示她愿把全村看成一個大家庭,讓自己扮演母親、女兒、媳婦等角色,通過自己的力量,讓大家相親相愛,和睦相處。
由于鄧美英行孝的突出事跡,她被推選為2015年寧德市的“孝德之星”,以榜樣的作用影響身邊的人,傳遞孝德之美。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