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然/高標(biāo)誰與伍
寧德網(wǎng)(蕭然)柘榮是親近自然的絕妙之地,去柘榮不能不登東獅山。其山形似獅而得名,海拔1480米,為太姥山山脈的主峰。東獅山群峰聳峙,雄偉挺拔,集太姥山的奇?zhèn)バ圩?,兼武夷山的柔媚挺秀,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清閩侯舉人江西信豐知縣徐友梧曾留詩贊曰:“綠幟插云霄,巖巖眾山祖。太姥在下峰,高標(biāo)誰與伍。”
東獅山有許多八仙的美麗傳說,仙掌泉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相傳八仙曾游獅山,正逢炎夏,呂洞賓隨手插入巖石中取水解渴。從此后,巖中留下巴掌大的孔穴,泉水汩汩,終年不斷,“仙掌泉”因而得名。凡有游客到此,總忘不了掬飲清洌甘甜的“仙泉”,飽覽“仙泉噴雪”的奇景。百丈靈巖在東獅山北麓的雄獅張口處,號稱閩東第一巖。八仙洞終年云霧縈繞,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府仙地。每到冬季,洞前結(jié)滿冰柱,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fēng)光,美不勝收。山凹處有個羅隱灣,相傳晚唐詩人羅璜(羅隱),四處云游,慕名來到東獅山,在百丈巖附近,大腿被菅草割破,即時感嘆,脫口而出:“柘洋好東山,會出蝦蒙不出菅。”自此,這山凹便不風(fēng)菅草,后人便稱此地為“羅隱灣”,即“羅隱盆谷”。
從柘榮的許多窗子都可以看到東獅山的頂,登上百丈巖極目遠(yuǎn)望,群山連綿,層巒疊嶂;山腳下村舍錯落,田疇如畫;城區(qū)樓宇林立,龍溪如帶貫穿南北。東獅山山腰密林中始建于后唐長興元年(公元930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唐高僧一行和尚從浙江天臺云游至此見廣福寺環(huán)境幽雅,鰲魚山面臨清溪,形如半月沉江,山麓處白云繚繞,氤氳不散,祥光閃爍,隨詠詩句:“白云古剎景清幽,半月沉江吉水流。”該寺高僧輩出,至今民間還流傳該寺得道高僧的神奇故事。人類祖先早在一萬年前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南麓的后井、洪坑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時期的石箭、石斧;前樓出土漢唐古錢幣120多種,碗窯村的宋時窯群遺址有唐宋年間的各種陶瓷30多種,山麓下的“泰安宮”,是明朝開國功臣袁天祿的義軍練兵場,還有明湖廣布政司游樸之墓,還有石亭、石坊等名勝古跡。
我們在黃昏時登山,秋天的松樹林,地面落滿松果,巖石像黑色的羊群,伏臥在灌木叢林中。暮色中的馬仙雕像是廈門大學(xué)李維祀教授絕筆之作。這尊塑像分為三個部分,最底下的乃是馬仙得道成仙的百丈巖,中間部分便是馬仙腳踩的祥云,馬仙自身高度為18米,代表她18歲得道成仙。整尊塑像由365塊花崗巖組成,象征著年年365天,馬仙保佑百姓天天平安。相傳馬仙祖籍浙江秀州華亭,是馬二公的三女兒,名馬元君。其自幼聰慧,秉性高潔,深明玄理,有慕道濟(jì)世之心。馬二公為回避朝廷再次起用,遷居浙江泰順百丈漈。不久馬二公逝世,妻女又遷居浙江景寧鸕鶿嶺。馬姑三姐妹,日耕夜織,侍奉老母。有一天馬姑手提織紗上集市換米,行至赤巖石門處,此時玉帝派一神仙化為鶴發(fā)老人下凡,欲渡馬姑成仙。馬姑見老人忙行禮讓路,老人以財、色、猛獸三試馬姑,馬姑于錢不收,于色不理,于猛虎不畏懼。老人知馬姑不凡,現(xiàn)出真身并開示:“你孝順善良、膽略超人,玉帝令我渡你,不久你便可成仙。”馬姑18歲是年七月初七,在住處附近獅子嶺采藥時,升天成仙。柘榮有文字記載馬氏天仙,始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當(dāng)時柘榮與江淮一帶一樣大旱如焚,民眾紛紛叩天祈雨。柘榮信眾在城西仙嶼頂設(shè)壇,步行200多里至浙江景寧鸕鶿嶺迎馬氏天仙。馬仙來后顯靈于東獅山之巔,不日天降甘霖、滋潤禾苗,當(dāng)年五谷豐收。馬姑見東獅山群峰聳立,草木豐茂,景色清幽,嘆為人間仙境,便從浙江喬遷柘榮東獅山靈巖洞修煉。從此,馬仙大德化災(zāi)、普降甘霖,驅(qū)除瘟疫、保境安民,崇尚孝道、啟迪教化的神奇故事不勝枚舉代代相傳。傳說馬氏至孝,未登仙時,家貧,親身為傭得薪米以養(yǎng)姑,艱辛備嘗從無倦怠,于是姑得所養(yǎng)而善終。因此,祈雨是馬仙最神奇的功德,而“孝”、“和諧”則是馬仙功德的精髓。每年歷時近20天的馬仙迎送巡游儀俗,是閩東乃至浙南規(guī)模最大、最為隆重、最有影響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百千萬人懷著謙卑與神圣之心,和神靈一起盡情狂歡。
在東獅山常想起游樸,相傳其4歲識字,能辨平仄,9歲能寫文章,作詩賦,時人稱為神童。其于隆慶元年(1567年)中舉人,萬歷二年(1574年)中進(jìn)士后步入仕途。游樸為官剛直不阿、不畏權(quán)勢,任廣東按察司副使時,察知當(dāng)?shù)乜偙顥澒唇Y(jié)城社勢力,魚肉人民,官吏士民敢怒不敢言。他不顧自己安危,挺身而出,呈文舉報,挫其氣焰。游樸任湖廣布政使司右參知,分守荊西道,駐扎承天府帶領(lǐng)德安府期間,荊門州世豪李天榮(一作李天云)擁有黨羽千數(shù),遍布郡邑,把持官府,擅自增加州賦,士民受害,怨聲載道。游樸將李天榮及其主要爪牙逮捕下獄,宣布李天榮罪狀,判他死刑。百姓稱快,奔走相告:“吾自此眠始貼席。”李天榮黨羽勾結(jié)貪官污吏、太監(jiān)奸臣一班人,到處煽惑造謠,進(jìn)行攻擊報復(fù),致使游樸被迫辭職。當(dāng)?shù)厥棵裢炝舨坏?,護(hù)送他至百里外泣別。荊門鄉(xiāng)宦余賢等人為立《游公大政記》頌其德,禮部李維禎為立“去思碑”以志念。游樸辭官歸里后,絕意仕途,窮研經(jīng)史,不廢吟詠,與弟游詔白首同居,共敘天倫之樂。
我登過許多山,但蒼茫浸透入心之感,只在這里體驗到。歲月的輪廓被時間慢慢拉長,揉碎了,澆灌在山底下。詩篇和酒香一起,低低地埋藏在城下,點亮萬家燈火。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一切所謂的向前,也許都在懷念著源頭。明代游樸曾言“柘雖僻,而實有特引全閩之勢。官其地者職雖薄,而實有式遏亂萌之勞,非他可比。”幾年前,薛君到此赴任主政,提出建設(shè)“海西藥城”和“生態(tài)養(yǎng)生城”的目標(biāo),力推構(gòu)筑生物醫(yī)藥集群、打造百億海西藥城。我曾詩賦以賀:“歸宰龍溪七月中,未及歡送榴花香。‘兩城’引勢非他比,鯤鵬振翼勇?lián)?dāng)。獅山有幸逢君歸,鏡臺無眠坐覺空。何時樽酒不言醉,白鶴嶺下望朝暉”。想不到短短幾年,柘榮在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長壽之鄉(xiāng)、太子參之鄉(xiāng)之后,又成功摘取福建首個“中國老年人宜居城市”“中國孝德文化之鄉(xiāng)”,榮獲亞洲金旅獎·首批最美生態(tài)旅游和十佳健康(養(yǎng)生)旅游目的地,而今“文化柘榮”又風(fēng)生水起,不禁令人贊嘆:“東山秉高鑒,龍溪又一載。猛志四海堅,氣岸云堪裁。”
生命里更多的回憶只是腦中一種清淺的記載,多少次路過也不會探及靈魂。而有的回憶,卻宛如名貴而脆弱的瓷器,只有小心收藏,不可觸碰。秋夜,我看見柘榮象從天上落下的一個果子,尚未敲開,充滿神秘的內(nèi)核。我預(yù)感到什么,東獅山的夜晚深刻在我的生命中。
責(zé)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