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評:禁限放鞭炮的變與不變
在寧德蕉城、東僑中心城區(qū),流行千百年的煙花爆竹終于得到有效控制,市民不再擔心心驚膽戰(zhàn)的夜半炮聲,不再為滿地的鞭炮紙屑污染環(huán)境發(fā)愁,不再遭受催人淚下的硫磺味了。
想當初,禁令出臺后,市民擁護之余,不禁生出感慨,撼山易,禁放限放鞭炮難。
綠凈不可唾。這幾年,寧德變得美宜居宜業(yè),誰都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不愿意讓她變丑變壞,這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不變情懷。燃放鞭炮雖然是傳統(tǒng),好傳統(tǒng)要代代相傳,但時移世易,不好的東西必定要被揚棄的。
近日,夜讀《周易》,發(fā)現寧德禁放煙花爆竹與老祖宗陰陽合一、陰陽互變的圭臬是奉行不悖的。
“易”有三義,即簡易、變易和不易。世事無常,變是決策者和蕓蕓眾生最難把握的東西,但百變不離其宗,只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便可運籌帷幄、應付自如。
變要合理。變不可以離經,經即規(guī)矩原則,一昧亂變,人們無所適從,可是規(guī)矩一旦變得不合理后,必須改變,所謂的窮則思變就是這個道理。
在中國,燃放爆竹最早的傳說是為了驅趕“年獸”,保佑平安。但我猜想,真正的原因或許是農耕社會的大多人散居鄉(xiāng)村山寨,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為防止野獸等危害生命和財產,燃放鞭炮加以驅趕;再有,先民的娛樂項目少之又少,人們以爆竹來取樂,久而久之,演變成一種習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以及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燃放煙花爆竹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合理,因此,死守原則是行不通的,必須要變革。禁放鞭炮不過是順應自然變化而已。
變不害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類要更好地生存發(fā)展,決定要效仿天地,損人利已的權變不叫做變通,改變要使絕大多數人受益。
眾所周知,前些年,燃放煙花爆竹已經遠遠超出年俗和喜慶的范疇,一些人為了炫富,不惜重金購買煙花爆竹,大燃海放。節(jié)日放,不是佳節(jié)也亂放一氣,甚至出現攀比現象,浪費錢財不說,嚴重損害他人的利益,嚴重污染了環(huán)境。在閩東民間,燃放鞭炮以習俗喜慶為名,鄰里一般不好干涉,受害者不得不忍氣吞聲,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還有,隨著生活壓力與節(jié)奏的加大加快,亞健康的群體越來越多,失眠、抑郁、焦慮、神經衰弱等心理精神疾病的人比比皆是,巨大的鞭炮聲對此類人群而言,儼然是奪命之響,不亞于傷口撒鹽、雪上加霜。所以,禁放限放規(guī)定一出臺,一呼百應,人們寧可少點“炮”樂,也要求得耳根清靜、鼻際清爽、身心康健。
變不濫用。朝令夕改、花樣百出,說明政策、規(guī)劃不成熟,規(guī)矩有問題,群眾肯定不會買帳。這次禁令簡易明了,規(guī)定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不能放,什么時節(jié)什么地段可以放(例如,《寧德市煙花爆竹銷售和燃放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在中心城區(qū)限制燃放區(qū)域內,除每年除夕、正月初一全天,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正月初二至初六、正月十五日的上午6時至晚上22時外,其他時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違規(guī)亂放怎么處理,加上前期的廣泛宣傳教育,老百姓了然于心。
重典治亂,猛藥去疴。公安、城管等部門像治理酒駕一樣痛下決心,鐵面執(zhí)矩;同時,結合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發(fā)動廣大干部群眾齊抓共管,使得違規(guī)燃放者如過街之鼠,想放而不敢了,或以電子鞭炮取而代之,亦不失其樂。
寧和厚德的寧德市不是一天建成的。政府和市民還得一以貫之堅守“易”之“不易”的要義,在“常”“長”兩字上下功夫,把禁放限放煙花爆竹工作進行到底,讓中心城市更加美麗宜居。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