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食品新規(guī)1日施行 外賣平臺“亮證公示”了嗎?
寧德網
新華社消息(記者 毛偉豪 陽娜 張璇) 自“3·15”曝光“餓了么”以來,社會各界對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持續(xù)提升。10月1日,《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查處辦法)正式實施,對網絡食品交易平臺法律責任進行了細化。
新規(guī)首日,各大餐飲外賣平臺上的商家們做到“亮證公示”了嗎?除餐飲外賣外,還有哪些網售食品經營將受到更嚴格的管理?網售食品安全還有沒有監(jiān)管“盲區(qū)”?中國網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北京地區(qū)四大外賣平臺亮證率達99%
查處辦法規(guī)定,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活動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經營許可證。相關信息應當畫面清晰、容易辨識。
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食品市場監(jiān)管處處長李江表示,該局已于9月29日發(fā)放告知書,對未履行審查公示義務以及無資質店鋪下線義務的平臺,將依據食品安全法和查處辦法予以從嚴從重查處。
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監(jiān)測發(fā)現,百度、美團、餓了么、到家美食會四家網絡訂餐平臺共有北京地區(qū)店鋪5.8萬余家,截至9月30日中午12時整,百度外賣、餓了么、到家美食會亮證公示率接近100%,但美團仍有503家店鋪未依法公示食品經營許可信息。
公示證件造假、許可證過期、超范圍經營是主要違規(guī)行為。美團上一家名為“絕味鴨脖(曉月店)”的店鋪,標稱其發(fā)證機關為“北京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盧溝橋分局”,實際上,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并無“盧溝橋分局”這一機構。此類涉嫌公示證件信息虛假的店鋪在美團上共發(fā)現21家。此外,美團平臺上還有7家餐飲店鋪涉嫌超許可范圍經營,如“8090披薩屋”“福建泉州洪瀨雞爪”這兩家店鋪,其食品流通許可范圍僅限于零售餅干、飲料等預包裝食品,卻從事餐飲加工制作和銷售行為,存在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在美團網上,北京市食品監(jiān)局還發(fā)現“眾湘緣食府”“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等4個店鋪公示的許可證有效期已過。李江表示,持過期的許可證經營等同于無證經營。
9月份,北京市食品藥品12331投訴舉報中心共收到有關百度、美團、餓了么三大網絡訂餐平臺投訴舉報159件,投訴舉報反映主要問題仍然為平臺外賣餐食存在不干凈、不衛(wèi)生、有異物等問題。
“私房美食”將何去何從?
如今,蛋糕、甜點、牛肉干、麻辣小龍蝦等私房菜正大肆占據微信朋友圈,但因缺乏相應的食品生產、銷售、儲運等相關資質和監(jiān)管,普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和隱患;游走于合法與非法邊緣的家廚共享模式也正備受爭議。
記者通過聯系微信平臺上的數位蛋糕經營者發(fā)現,這些經營者多是一些烘焙愛好者,自家廚房就是生產車間,幾乎都沒有線下實體店,也沒有辦理相關的經營許可證、衛(wèi)生許可證和健康證等證照。雖其稱食材都是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保證食品安全,但一旦出現問題,這些經營者只需要注銷微信號,就徹底消失在茫茫“網海”中了,違規(guī)成本極低。
據查處辦法的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等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查處,可以參照本辦法執(zhí)行。
為此,除餐飲外賣平臺外,淘寶、京東等平臺上的食品商家們以及以私廚共享模式運營的網絡平臺同樣將受到查處辦法的影響,而網售保健食品、特殊醫(y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還將受到額外限制。
多數經營特色地方食品的“小而美”店鋪,或將難以繼續(xù)生存。記者搜索發(fā)現,僅淘寶上的食品商家就有一百余萬家,因無證等原因將被清退的商家數量預計將有數十萬。
記者了解到,目前家廚類APP的監(jiān)管基本全靠平臺和家廚自律,平臺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監(jiān)管標準。例如,“回家吃飯”經營者公布了自己的實名認證、聯系方式、健康認證和對廚房環(huán)境的檢測、上門認證等信息;“丫米廚房”有“消費者安全保障”和“商戶實名認證”兩項審核環(huán)節(jié)。
近來,上海市已開始對“家廚”動刀。今年7月底,上海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官網發(fā)布通告稱,已組織依法查處“丫米”等本市“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的違法行為,并對“回家吃飯”“覓食”等“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依法移送相關省市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處理,并表示不支持“家廚”類網絡訂餐平臺。
浙江政法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巫瓊妮表示,上海市的做法就是按照食品安全法進行認定,把“家廚”歸為無證的餐飲行為,屬于不合法經營。雖然“家廚”為分享經濟,但是食品安全問題更為敏感。
嚴格落實、源頭把控、實踐摸索為關鍵
一位基層食藥監(jiān)管人員坦承,查處辦法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治理食品安全問題,并且平衡商家的生存空間,還需要逐漸摸索。
不少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方也表示,運營過程中很難完全排除個別不法商家或個人偽造證照、渾水摸魚的情況。查處辦法對線上平臺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百度外賣相關負責人說,其與食藥監(jiān)等相關政府監(jiān)管部門已實現數據共享,并將依據查處辦法的要求,從嚴審核入駐商戶,完善自身監(jiān)管和審查機制。
線上家廚共享平臺“回家吃飯”相關負責人說,為配合監(jiān)管要求,其摸索了一套高標準審核機制,并采取了一些技術手段,如安裝攝像頭做到明廚亮灶直播并逐步推行全平臺覆蓋。此外,也鼓勵用戶上門自取,做到“所見即所吃”。H 網絡平臺的食品監(jiān)管較大的難題在于“無證、難溯源”,尤其是對社交平臺中的私廚進行查證更是難上加難。微信團隊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平臺對微信公眾號的注冊有一套嚴格的信息注冊和登記流程和運營規(guī)范,并對工商等資質進行審核,而對于餐飲服務類公眾號,其是否獲得健康證屬于行政體系管理的部分,微信平臺則無法跨界進行管理。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表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兼具信息服務平臺和食品交易平臺的屬性,首先必須有互聯網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對于平臺來說,經營環(huán)節(jié)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很難時時把控。目前來看,最主要的還是要在源頭的資質認證上進行把控。另一方面,加大對安全事件的處罰懲治力度,提高違規(guī)違法成本。
北京中治律師事務所律師任鴻雁認為,對于線上餐飲服務平臺的行業(yè)規(guī)范,可采取前置行政許可的辦法,而對于家廚,可將其視為個體經營者而要求其辦理個體營業(yè)執(zhí)照。
責任編輯: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