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茶香里的坦洋
坦洋村村口一瞥
寧德網(wǎng)消息(王振秋/文 吳慶堂/圖)都說坦洋的冬日,依然風光旖旎,茶香四溢。于是,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一路顛簸趕往這個位于白云山山麓的小村莊。
坦洋村名,最早見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福寧府志》。坦洋,當?shù)厝怂追Q“變樣”(變洋)。這個稱謂緣于當?shù)匾粋€“鴨母娘娘”的唯美傳說。說是當年閩王派人到曉陽娶“鴨母娘娘”為皇后,長得不怎么標致的“鴨母娘娘”,在途經(jīng)坦洋時歇息了一個晚上,次日突然變得漂亮起來,讓隨行的欽差大臣驚呼娘娘變樣了、變樣了,所以這個村就被后人喚作“變樣”(變洋)。坦洋這個村落沿溪而建,村前清流如練,村后桂木飄香,隔岸蒼松翠柏,曠野茶園碧綠,周遭景點甚多,什么“玉筆尖峰”“蒙井清泉”“云桂飄香”“鑼鼓爭鳴”“龜蛇遙望”“清溪飛鳳”“駿馬飛天”“錦鯉朝天”“石門弄月”“天臺洞府”等等,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那天,我游走于坦洋青石鋪就的街巷,目覽街巷兩旁的古民居、古茶行、古廊橋、炮樓屋、天后宮、施氏宗祠和胡氏宗祠等清代風格建筑,仿佛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尤其是在那青石板上行走,好像穿越于清時的時光邃道,全然忘卻了今夕是何年。
“山壟有意著翡翠,茶鄉(xiāng)無處不芳菲”。坦洋,是一個沉浸在茶香里的村莊。這個被授予“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稱謂的村莊,其種茶和制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時,清咸豐同治年間,坦洋人胡福四、施光凌試制“坦洋工夫”紅茶成功,產(chǎn)品遠銷西歐。1915年“坦洋工夫”獲得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周恩來總理曾給予坦洋工夫很高的贊譽,并揮毫題詞“坦洋工夫,香飄四溢”。舊時,這里八街九陌,商賈云集,清代村中有36家茶行,茶莊貨棧鱗次櫛比,茶香飄溢,從村中到村尾清香不彌。每當茶青上市,街頭巷尾人聲鼎沸,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于耳。“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鋪路做床倒(躺)”。便是它市井繁華,茶業(yè)興盛的真實寫照。
清人郭蘋野有《坦洋村記》曰:至坦洋,四山排闥,一水中流,雞犬相聞,阛阓茂盛。產(chǎn)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風,外幫稱為小武夷是也。而坦洋人似乎永不滿足于“小武夷”的冠名,以“英商購買華茶,以坦洋出產(chǎn)為最”為例,坦洋人精心打造屬于自己的“坦洋工夫”品牌,一時間風靡英倫三島,遠銷海內(nèi)外。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修竹映村廊,最美茶故鄉(xiāng)”。坦洋村是聞名中外的茶鄉(xiāng)。如今,在村黨支部的引領(lǐng)下,坦洋村充分挖掘并融合茶文化、古民居、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資源,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并在茶產(chǎn)業(yè)的基礎上,拓展特色小吃、茶食茶點等旅游產(chǎn)品,不斷挖掘歷史積淀,豐富旅游文化內(nèi)涵。
在上級的關(guān)心支持下,坦洋村立足區(qū)位優(yōu)勢和生態(tài)優(yōu)勢,不斷擴大茶葉種植面積,村財收入突破300萬元。全村200多戶人家?guī)缀跫壹抑撇瑁ㄓ胁鑿S35家,茶行、茶點20多處,并在北京、上海、廣東、青島等地開設茶莊,讓“坦洋工夫”走向祖國的大江南北。該村黨支部也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成了閩東明星村。
“遍飲名茶非自夸,杯中最喜是紅芽。鮮香醇厚回甘久,不愧工夫第一家”。如今的坦洋,又何嘗沒有舊日的盛景?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