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熱土一抷魂。翻開歷史的扉頁,時光定格在96年,革命星星之火燃出一片嶄新天地。這是信仰之路的開始。今日,我追隨著。
我們一家驅(qū)車一小時來到遠離喧囂的偏僻的小山村——管嶺村。我下車穿行在布滿青苔的古巷道,腳步叩在滿是雨痕的舊石板上,近距離的審視這滄桑的古村莊,同時也觸摸著她的肌膚,體味著那怦然心動的感覺。
在這有年輪印記的空房,思緒縈繞于前些日閱讀《閩東革命小故事》里。在這深深宅院的殘垣斷壁中,凝結(jié)著這古村莊當年的小英雄事跡:兒童團勇敢機智地配合游擊隊如何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機靈的吳坤燦如何假裝放羊娃,把敵情報告給游擊隊叔叔;有著“飛毛腿”之稱的吳彭華如何以一敵眾巧妙地把敵人引開……他們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這片故土,方能守住這里的寸土。
他們在這紅色的記憶里,在我心中已成了不朽的豐碑。
最紅是鮮血,最暖是人心,最善是幫人.一個勤勞的中國農(nóng)民,一個樸實的農(nóng)村黨員,一個裝著義肢的六旬老人??v使自己身陷泥濘,仍然不忘為他人解難排憂;縱使生活充滿艱辛,仍然擔負著烈屬的衣食住行。他就是屏南縣壽山鄉(xiāng)疊石村的普通農(nóng)民韓立康老爺爺。一位生于閩東平凡又不凡的好人。
他在鄰居家串門時,見到一位耄耋老人正吃力地幫助特制輪椅上兒子張長明轉(zhuǎn)身,韓爺爺急忙上前幫忙。在接觸中獲悉張長明幼時生過一場大病,生活不能自理。全由他父親張家養(yǎng)照顧,而今,已有80余歲的張家養(yǎng)身體虛弱,已力不從心。韓爺爺見此情景,便說:“我家雖然也難,但再怎么難,也得幫。”從此,喂藥、端藥、送水、擦身子料理拉撒,長期擔負起張長明的生活護理工作。在張長明父親病故后,更是把他接到家中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一照顧就長達10年。村里的大事小事,哪家有困難有急事,他總是第一個趕來幫忙,哪怕小小鄰里糾紛也積極幫助化解。韓爺爺一個樸實無華的農(nóng)民,卻擁有一顆閃爍光芒的心。一個普通平凡的老人,卻可以扛起他人人生的肩膀。
一個好人,就是一束光,可以照亮我們的胸膛,震撼我們的心靈。
清晨,走進校園,醒目的屏幕游動著溫馨的紅色字眼,使我們精神飽滿地迎接嶄新的一天。教學樓大廳的紅色提醒著我們每一位學生,學習要沉穩(wěn),用一種嚴謹?shù)膽B(tài)度應對各種學習上的困難。體育課上,激情四射,揮灑汗水,向著目標前進前進再前進。帶有職責感、展現(xiàn)朝氣的紅色校服,還有那迎風招展的紅旗,胸前跳動的紅領(lǐng)巾,無不彰顯著我們的無限活力。
今天,我們是時代的新人,我們沒有捐軀赴國難的義舉,但我們應努力上進,為學校爭得榮譽;我們沒有犧牲多壯志,但我們應遵守校紀,樹一份責任在心中。我們沒有能力感傷人民生活多災多難,但我們應傳承紅色基因幫助別人。
今天坐在明亮寬敞教室的我們,沐浴著祖國的春風,成長在幸福小康社會的我們,仰望著我們的五星紅旗,更深刻領(lǐng)悟和繼承紅色精神,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刻苦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為祖國添磚加瓦,做強國少年!
指導教師 張麗麗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