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陳啟西:循吏的背影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三日三夜三望洋,三支蠟燭過巖洞。”車嶺、九嶺是壽寧縣古代交通要道,這首民謠生動描述了舊時進出壽寧之艱難。
漫漫古道,幽幽路亭,幾縷懷思,蜿蜒在歷史深處。時光回溯300多年,一位花甲老者跋山涉水來到這個“地僻人難至”的地方任知縣,他就是馮夢龍。
馮夢龍是明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東周列國志》等直至今天都膾炙人口的作品。因為馮夢龍的文學(xué)成就極為出彩,掩蓋了其清正廉潔、務(wù)實為民的循吏光芒。馮夢龍仕途雖然短暫,為官品級也僅僅是訓(xùn)導(dǎo)、知縣之類的小官,但他抱著“以勤補拙,以慈輔嚴(yán),以廉代匱,做一分亦是一分功業(yè),寬一分亦是一分恩惠”的理念,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愛戴。
明崇禎七年(1634年),馮夢龍經(jīng)過近三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壽寧縣。四年的知縣任內(nèi),他本著“一念為民之心”“不求名而求實”“大事小事,俱用全力;有事無事,俱抱苦心”的態(tài)度,努力治理壽寧,留下千古佳話。
“縣在翠微處,浮家似錦棚。三峰南入幕,萬樹北遮城。地僻人難至,山多云易生。老梅標(biāo)冷趣,我與爾同清?!?/p>
這首《戴清亭》詩是馮夢龍在壽寧知縣任上寫就的,表達了自己愿與梅花同清白的高潔志向。壽寧縣南陽鎮(zhèn)的南山頂上,佇立著一尊老者的塑像,老者左手捋須,右手握卷,臉龐清癯,眉頭緊蹙,一副憂國憂民的神態(tài),這就是壽寧百姓心目中的馮夢龍。
《壽寧待志》記錄了馮夢龍在壽寧辦的不少實事:“城隘”篇中記載他主持修筑遭倭寇毀壞、殘破多年的城墻和城門,組織兵勇打擊匪霸,護境安民;“學(xué)宮”篇記載他捐俸修學(xué)堂;“虎暴”篇中記載他捐俸制造捕虎陷阱等,直到今天,馮夢龍與巧手周木匠聯(lián)袂除虎的故事仍在當(dāng)?shù)亓鱾鳌?/p>
面對壽寧“民無余欠,庫無余財”的窘境,他修復(fù)東壩、蓄水耕田,改革倉儲之弊,使壽寧百姓溫飽得以解決。針對官員辭舊迎新的肩輿費和修衙門用少報多又要百姓承擔(dān)的情況,馮夢龍?zhí)岢觥爱嫗槎ㄒ?guī),自行備辦”,減輕百姓負(fù)擔(dān)。面對海寇四起,鹽商逃逸,私鹽泛濫,馮夢龍廣泛征求鹽商意見,秉言上書,提出治理良策。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65歲的馮夢龍辭別壽寧的父老鄉(xiāng)親,踏上返鄉(xiāng)之路。后人稱道他四年的宦壽生涯“政簡刑清,首尚文學(xué),遇民以恩,待士有禮”。
距壽寧縣130公里的霞浦縣松城街道西山洋一角,矗立著一塊刻著“長溪河源”四個字的石碑,這是清福寧知府李拔的字跡。馮夢龍離開閩東121年后的一個早春二月,46歲的李拔從湖北漢陽同知升福寧知府。
李拔是四川犍為人,由科舉入仕途,歷三任知縣一任同知,積累了豐富的基層經(jīng)驗。李拔任福寧知府時,正是年富力強,他系統(tǒng)地對閩東大地的山川、土壤、民情等進行考察,很快找出制約當(dāng)?shù)匕l(fā)展的癥結(jié),提出了“興教化莫先足衣食,足衣食莫大于重農(nóng)桑,重農(nóng)桑莫要于興水利”。
閩東地處海濱,山多田少,出產(chǎn)糧食有限,在李拔來之前,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受限于耕地少、糧食品種單一等原因,每逢青黃不接時節(jié),米價暴漲,百姓深受其苦。
如何解決當(dāng)?shù)匕傩粘燥垎栴},李拔為此進行了深入思考,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玉米(又名苞谷)。李拔向上級呈報《請種苞谷議》,很快得到認(rèn)可。為了穩(wěn)妥推行,李拔還進行了試種,苞谷當(dāng)年成熟,梗大實密,獲得良好成效。李拔命各縣通告周知,勸民大力種植,有力緩解了福寧百姓口糧緊缺問題。
李拔見閩東地理條件很好,但遍覽山野,樹木凋零。他找出本地樹木不盛根源,闡述種樹的好處,作《請教民開山種樹議》和《種樹說》,提出“非時之斧斤宜禁,而荒山之地利宜開”“官山許民認(rèn)墾”“有主之山,諭令廣行種植,無許擅行砍伐”和“屋后宅前宜種桑柘”“道旁路側(cè)宜種楊柳”、地角山頭或種松、杉,或種桐、茶,其余或木或竹聽其自便,“惰民有警,童山有罰”等要求。李拔深知種樹如培養(yǎng)人才,沒有十年之功,是不能見效的,他立足長遠(yuǎn),大力倡導(dǎo)種樹,為閩東青山綠水生態(tài)美打下基石。
福寧瀕臨沿海,境內(nèi)陂塘、溝渠、港道到處都是,李拔將興水利作為自己的重責(zé)大任。他督促轄下各縣,對各自所管范圍內(nèi)的水利設(shè)施細(xì)心維護。經(jīng)他督促整修的塘堰99處,橋涵6座,他親自參加霞浦長溪河三壩的修理,并撰寫《請修長溪河源議》《修理福寧郡西山三壩記》。
福寧自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州升府,知府不知有多少任,李拔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任。李拔居官治政,以愛為心,以嚴(yán)為度,以勤為本,以儉為尚,深受百姓愛戴,以至調(diào)任福州知府時,當(dāng)?shù)匕傩詹蛔屗?,福州人民爭著搶官,一度傳出“兩郡爭守”的佳話?/p>
馮夢龍、李拔同為外地人來閩東任職的循吏好官,盡管兩人所處時代不同,所居官職不同,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堅守官德操守,為百姓辦了不少實事。
歲月如風(fēng)飄逸,循吏背影漸遠(yuǎn),但抹不去他們在閩東大地留下的循吏美名。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文字:陳啟西
編輯:楊哲源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zé)任編輯:楊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