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巖九壯士
◎ 唐 頤
那是一座突兀嶙峋的百丈巖壁,站在巖底,向上仰望,灰褐色的巖面似乎把天空都擋住了,只放入一道刺眼的陽光。1994年,葉飛副委員長在巖壁上的題詞,如今油漆雖已脫落,但與巖石同色的四個大字“百丈英風”更顯得蒼勁與滄桑。
那里一幅與狼牙山五壯士同樣悲壯的殉難場面。九名紅軍戰(zhàn)士在與天空相接的巖頂,在蕭蕭寒風中,縱身一躍,與燕趙大地的五壯士一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
1936年的初冬,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已進入艱苦卓絕時期。紅軍閩東獨立師在葉飛、阮英平等帶領(lǐng)下艱難地反“圍剿”。這一天,閩東特委組織部長阮英平帶領(lǐng)獨立師第三縱隊120余人,從連江羅源一帶轉(zhuǎn)戰(zhàn)到寧德虎貝鄉(xiāng)東源村。
東源村,秀峰環(huán)抱,山高林密。后門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即百丈巖,又稱袈裟巖。因為此山巖狀如三角,形同一襲巨大袈裟披掛在護法神身上故得名。距袈裟巖北面約2000米處,則聳立一座四四方方,狀如冠帽,卓然于環(huán)山的石巖,便是著名的支提山天冠菩薩說法臺。
這天中午,小村莊十幾間土屋正炊煙裊裊,鄉(xiāng)親們高興地為子弟兵做飯,突然傳來刺耳的槍聲,是哨兵鳴槍報警。原來國民黨省保安團集結(jié)了三個連的兵力,從虎貝鄉(xiāng)橋頭和桃花溪方向包抄過來,妄圖將我第三縱隊一舉消滅。軍情緊急,為保存有生力量,阮英平下令迅速向后門山撤退。就在百丈巖下,和桃花溪撲上來的敵軍遭遇。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打響了。此時,從虎貝方向撲來的敵軍也傳來了槍聲。敵軍合圍包抄的陰謀即將得逞。阮英平當機立斷,命令支隊長阮吳近帶領(lǐng)一個支隊,二十多名戰(zhàn)士,搶占百丈巖制高點,居高臨下阻擊敵軍,掩護縱隊撤退。
敵軍似乎發(fā)現(xiàn)了我軍意圖,也派兵力搶占百丈巖。短兵交接,槍林彈雨。此時,阮英平抓住時機,迅速帶領(lǐng)主力,從百丈巖左側(cè)山下敵軍火力薄弱地帶沖殺出去,成功向天峰院方向突圍。
阮吳近和二十多位弟兄們心里明白,從臨危受命那一刻起,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唯一的目標,就是將敵軍的主力多拖上一段時間,讓我軍主力突出重圍。那是一場慘烈的惡戰(zhàn),彈藥打盡了,就拼刺刀、砸石塊,甚至貼身肉搏,毫不猶豫地抱著敵人滾下山崖同歸于盡。最后,九名壯士退到了百丈巖頂?shù)倪吘?,敵人蜂擁而至,叫囂著?ldquo;抓活的!”
那一刻,九壯士應(yīng)該相顧無言,那相顧無言,便是革命者理想與信念的承諾,堅定與無畏的默契。于是他們平靜地砸爛槍支,一個接著一個,相繼縱身躍下百丈懸崖……
那一刻,硝煙彌漫處,熱血飛濺百丈巖,也染紅了冬日殘陽。
那一刻,不知道國民黨保安團官兵,如何面對如此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赡?,他們可以不理解,但應(yīng)該驚愕,應(yīng)該動容,應(yīng)該敬佩。記得許多年前,我上狼牙山,導(dǎo)游告訴我,當年,幾百名日本侵略者沖上狼牙山頂,發(fā)現(xiàn)與他們激戰(zhàn)一日的中國軍隊只有5名八路軍時,日本官兵排成隊列,向五壯士跳崖處三躹躬。
那一刻,就在不遠的天冠菩薩可能感到疑惑,他的袈裟巖上怎么有20多名護法神前仆后繼,舍生取義,其實,他應(yīng)該明白,布爾什維克和它的追隨者,就是這么一個個的護法者,為世界大同舍生護法。
讓我們記住九壯士的名字:阮吳近、馮廷育、余深德、高細瑤、謝兆量、何幫燦。遺憾的是至今三位烈士尚無法查證姓名。他們最年長的34歲,年輕的僅19歲。
1984年在紀念閩東蘇區(qū)創(chuàng)立50周年時,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展示了一座“紅軍血染百丈巖”的塑像,九壯士栩栩如生,動人心魄。
2012年,我們到此拜謁,時逢春寒料峭,百丈巖壁上的草枝尚未發(fā)綠,在寒風中瑟瑟抖動,虎貝鄉(xiāng)政府的小黃說,清明節(jié)前后來最好,滿山遍野全是杜鵑花,包括百丈巖壁上的枝條,大紅的、粉紅的、紫的、黃的,是獻給九壯士最鮮妍的花圈。我想,這季節(jié)也有這季節(jié)的氛圍,極容易感受到何謂“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豈止燕趙?
那天,我們又去了虎貝鄉(xiāng)的文峰村,九壯士殉難一年多后,國共合作,閩東獨立師奉命改編為國民新四軍第六團,其中一部在該村集結(jié)整編。1938年2月,以葉飛為團長,阮英平為副團長的1300多名閩東子弟兵,開赴江南抗日戰(zhàn)場。九壯士等如果沒有殉難,一定在那英武的隊列中。
那天,我們還去了虎貝鄉(xiāng)彭家村。那里生長著一株樹齡1100多年的杉樹,2003年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杉木十王”。同行8個人伸開雙臂,極力勉強圍住了樹干。這株福建省最大的杉木王至今生機盎然,該村60多歲的彭大爺告訴我們,他小時候見樹頭有一大洞,頭可以伸得進去,后來洞口慢慢自然愈合,現(xiàn)在,只有手掌才可伸進去了。神樹(村民所稱)每年仍碩果累累,結(jié)松果50公斤以上,十分罕見。最奇特的是,杉木王的枝條全部向下傾斜,樹形呈傘狀,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杉木王當然見證過百丈巖九壯士壯烈殉難的場面,垂下的枝條不就是向壯士們致敬嗎?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