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四點半學?!必S富學生放學時光
寧德網消息(夏華鑫 溫麗芬 曾云端 文/圖)家長工作繁忙,無暇在課后時間照顧孩子,孩子放學后去哪兒?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近段時間以來,福鼎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柏洋小學等通過開設“四點半學校”,解決家長們的接娃難題,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放學時光。
福鼎市硤門畬族鄉(xiāng)柏洋小學開設“相約柏洋,益童成長”項目,每周二、周四的15時30分,為低年段學生提供無償?shù)恼n業(yè)輔導、興趣課程等課后延時服務,高年段學生可在16時30分放學后參與“課堂”。該舉措一經推出,便受到家長們的歡迎,紛紛表示希望該類服務能夠延伸至更多的學校。
放學后,福鼎市進修校附小書吧內都有許多學生閱讀書籍。
富民社區(qū)開設“四點半學校”,為家長解憂。
免費課堂贏來好口碑
11月8日下午4時,柏洋小學一、二年段的學生們已經完成了當天的課程,但是部分學生并沒有回家。筆者在另外一間教室內看見孩子們的身影。此時,他們正在下棋、玩拼圖等,并有工作人員負責看管、陪同,整個畫面十分和諧。
“孩子們思維靈活,個個都是‘飛行棋’高手!我每次都玩不過他們。”負責陪同孩子的“家長”王麗芳笑著說。除了下棋、拼圖,這個“課堂”還有才藝展示、手工創(chuàng)意制作等活動內容,學生們偶爾也會安靜地坐著寫課后作業(yè)。
畫面切到學校門口,家長們陸續(xù)前來準備接孩子回家,但他們并不著急進校,而是耐心等待,希望孩子在“四點半學校”多待一會兒。“現(xiàn)在放學后孩子們在‘四點半學校’遇到不懂的學習問題,可以馬上與同學交流,或者現(xiàn)場提問,比起在家里寫作業(yè),更有效率。”二年(1)班的一位謝姓家長表示,低年級的孩子放學較早,即使一下班立馬趕到學校,也需要孩子等待許久。自從“四點半學校”開放后,孩子反而舍不得離校。
今年9月,柏洋村被福建省正式確定為省三社聯(lián)動示范村,福鼎市慈善總會作為柏洋村社工服務中標單位,于9月底被派駐該村開展工作。“四點半學校”是柏洋村“三社聯(lián)動”社會工作服務眾多項目中的一個,通過社區(qū)、社會、社工的“聯(lián)動”,建立社區(qū)教育與學校、家庭教育銜接互動的長效機制,解決家長們的接娃難題。
柏洋小學“四點半學校”開了福鼎農村學校的先河。經過一個月的運行,目前基本步入正軌,很受家長、學生歡迎。
特色書吧成為好去處
柏洋小學“四點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但它并非福鼎市第一個實行課后延時服務的學校。此前,福鼎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設立校內開放式書吧,為放學后的孩子們提供閱讀場所,此舉因為錯開放學時間,不僅有效緩解放學時段校門口的擁堵,而且減少了學生獨自放學回家現(xiàn)象,從而更有利于保護學生安全。
放學時分,走進福鼎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校門口一間極具特色的開放式書吧引起筆者的注意:寬敞明亮的書吧內,原木色的書架上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各種課外讀物。部分已經放學的學生并沒有回家,而是換了個地方在這里繼續(xù)學習,他們圍坐在長椅上,一邊捧書閱讀,一邊等待家長來接。
“我爸爸還沒有下班,他讓我在這兒等他。”當被問及為何放學了還“逗留”在校時,看書的孩子邊翻書邊回答。據福鼎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校長王曉萍介紹,校內部分學生因為父母上班不能及時接送孩子,所以學校專門在一樓騰出一間教室,建設一個開放式書吧。放學后,學生可以在書吧邊看書邊等家長,類似于“四點半學校”,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
“孩子4點半放學,為此我4點就得離開工廠,哪個工廠愿意讓你這么早就走?”一位剛剛走進校門口準備接孩子回家的家長說,自從學校開設了“一覽軒”書吧,家長不用再因為孩子放學沒人接而頭疼,也不用擔心孩子放學后的安全問題。
暖人社區(qū)營造好氛圍
不只是學校行動起來,社區(qū)作為社會群體及組織的“大集體”,也開展“有溫度的無償托管平臺”,福鼎市桐城街道富民社區(qū)就是這樣一個好社區(qū)。
11月2日下午,筆者于放學時分來到該社區(qū),此時,社區(qū)內并沒有學生的身影。“他們應該還在來的路上,這個時間點才剛剛下課。”富民社區(qū)的工作人員介紹,社區(qū)內的“四點半學校”已經成立近6年,成立的初衷也是為了方便服務居民,免費幫助照顧社區(qū)里放學回來的兒童。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四點半學校”多功能教室,該“學校”設置了多個功能區(qū),整齊擺放著桌椅,還有一個愛心圖書角,供學生們閱讀書籍。就在此時,門口傳來孩子們的談笑聲,“他們應該到了,來我們這兒的大部分是流美中心小學的學生,因為學校就在不遠處。”社區(qū)工作人員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一擁而進,好像“回家”一般,而且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就開始拿出作業(yè)書寫起來。
“我媽媽5點多才下班,我放學后基本都是來這里,不僅可以完成課業(yè),還能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尤其喜歡在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里做科學小實驗。”流美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張超宇說。他口中所說的“工作室”,正是功能區(qū)之一,通過組織學習科學小發(fā)明、科學小實驗及生活勞動小技能等方式,孩子們不僅學到科學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還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如今,這里成了孩子們的實踐基地,親手發(fā)明創(chuàng)造,收獲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孩子們不亦樂乎。
“孩子在‘四點半學校’中,讓我們做家長的省心不少,社區(qū)離我工作地點還更近,好社區(qū)開設的這個好課堂,真是開在我們心坎上!”家長楊馥芳開心地說。
責任編輯:陳娥